多地气温直逼40度

作者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多地气温直逼40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多地气温直逼40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国多地气温,都已超过40度。那你知道,古时候的夏天有多热吗?

古时候是啥时候,500年前,1000年前,还是五千年前?总之从蓝田猿人那时起,夏天最高温度不会有今天这么高。

一是森林多。工业革命以前,人们手工耕作,树木森林没有大量砍伐,保有量大,森林调节气候,极端高气温比现在要低。

二是水多。因为森林植被多,涵养水源充足,到处是河流小溪。水对于气温的稳定有大帮助。极低温极高温都会受到有效地限制。

三是人少。世界上人口数量是越来越多,人们的衣食住行总是消耗森林、水分、消耗能量,增加热量。比如空调、汽车、高楼大厦,产生热量或者吸收反射阳光,造成周围环境升温。

四工业。工业生产比如锅炉、热处理、发电、炼钢、输电等等,都会产生很大的热量,给夏天的高温“火上浇油”。

五厄尔尼诺现象。人们的生产生活使地球形成了温室效应,夏季温度越来越高,极高温天气越来越多,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这也就是每到高温天气,西安城里的人争先恐后地往秦岭里面钻,寻找原始森林、河沟瀑布的原因,也侧面证明了古时夏天没现在热。不光西安,全国人民都这样,全世界的人都这样,夏季逃离城市到农村田野、进山住老林避暑。

所以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论断极其英明。这不但关系到人们今天的幸福,还影响着子孙后代的福祉。如果我们不保护环境,不进行生态建设,今天40多度,几百几千年后呢,我们的后世子孙们,会不会要承受4、50℃的高温?

别小看我们日常习惯,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一粒粮,一度电,全世界7、80亿人节约多少?积沙成塔,聚溪成河,大家齐努力,为了我们的明天!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自然力量真神奇,

远古就有冰河期。

凡是有阴必有阳,

冷热自然会交替。

古时人少地面广,

草木茂盛水源济。

气候凉爽最宜人,

逐水而居避暑气。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如今天翻地也覆,

人类不断在索取。

自然资源被开垦,

几乎没有处女地。

林木植被遭侵蚀,

河流湖泊污染尽。

草原风化沙严重,

水源枯竭再难寻。

生态平衡被打乱,

自然灾害乘虚行。

古人草扇可度夏,

如今空调响不停。

窝舍之内有凉气,

外机排出是热风。

优化个体小环境,

大气好似雪加冰。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全球工业多排放,

汽车轮船赛星星。

工业革命正加速,

农业耕种拓领域。

深海也有淘金者,

高山不乏狩猎人。

所到之处皆生活,

打乱平衡似掠夺。

垃圾污染日日增,

大地如何来负重。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开发也要讲科学,

不可过度来利用。

你敬自然一尺长,

天地回馈你一丈。

敬畏自然是敬己,

蓝天白云养育你。

你永远没法知道古时候有多热,因为那时没有详细的气象观测记录,而光从定性的描述,我们没法判断它到底是比现在热还是比现在凉快。

例如唐朝的王维说:

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

草木尽焦卷,川泽皆涸竭。

你说这有多少度,比三十年前的城市凉快吗?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宋朝的戴复古说: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你说这有多少度,比三十年前的乡村凉快吗?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实际上,温度计这个东西在18世纪初才达到准确化和实用化的水平,18世纪中叶才传入中国,我国一直到1912年才有了第一个近代化的气象台,持续、精确地记录温度。所以,想知道在此之前的夏天到底有多热,是没有可能了,原因就是没法比较。

这里面有几个小例外,其中之一就是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号称史上最热的夏天,文献记载野外的土石都被晒焦了,铅锡融化,路上有很多人热死、渴死。一个法国传教士记录了当时京城的温度,发现7月13日-25日的温度都在40℃以上,而在7月25日的温度竟然高达44.4℃。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图片源于网络

感觉这个温度放到今年也是很哇塞了。

如果看到这儿,你还不死心,想知道有没有现代人用科学的办法估算古时候的温度呢?嘿嘿,答案是还真有!他就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根据历史和考古发掘材料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竺可桢曲线,描述了中国最近5000年来的气温变化。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图片来自网络

从这条曲线可以看出,如果以1950年作为基准,夏朝和商朝是超级热的,从春秋到西汉也是很热的,隋唐五代也不凉快。

那么它们是不是比现在热呢?竺可桢曲线显示夏商的温度比1950年代高3度左右,春秋到西汉高2度左右,隋唐高1度左右;而现在夏天的平均气温跟1950年代相比正好也高了1-2度。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1961-2021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历年变化(图片来自网络)

所以呀,很难说是现在更热还是隋唐或者西汉更热,反正应该都比夏商凉快。不过,由于热岛效应,现代的城市十有八九是要比古代城市热的。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咱们现在有空调、有空调、有空调!可怜的古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酷暑一来,他们除了躲到山上睡凉席、扇扇子,就只能感叹: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唐·柳宗元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唐·王毂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唐·杜甫

(唉,都是可怜的唐朝人……)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图片来自网络

首先很荣幸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个故事是这样说的,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火热的太阳光炙烤着大地,地面河流干涸,草木不生,后来有个叫后羿的年轻人做了一把巨大的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人们得意安居乐业。

这虽然是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但是从故事里可以看出古代的夏天,天气也是非常热的。

根据《清史稿》和诸多文献记载,乾隆八年夏季很可能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据说当时很多地区的温度,都达到了零上44.4℃左右。

按照近代气象研究的规定,夏季的气温假如达到了35℃,就会被认定为是极端高热天气。如果气温上升至40℃,那么不仅会烤干大地,还有晒死人的风险。

很显然如果乾隆八年的气温,达到了44.4℃的高温,晒死人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了。

由于古代人们并没有空调和电风扇,人们只能躲在房间里,大口大口地喝着井水,拼命地扇扇子,不过这些常规的降温方法,可能无法抵挡住44.4℃的高温天。

据当时官员的数据统计,单北京城附近就热死了大约11400人。

这还不算其他48个地区上报的数据,由于乾隆帝居住在深宫内,所以降暑设备和方式一定要比百姓强。

多地气温直逼40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多地气温直逼40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多地气温直逼40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ZBLOG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