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飞机及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是怎样防范被鸟撞击的?
对于飞机来说,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有效地防止飞鸟撞击飞机。飞机撞鸟主要是起飞和降落阶段的低空区,驱鸟的主要措施有机场用喇叭、超声波甚至枪支驱鸟,甚至会放一些鸟的天敌的叫声,让这些鸟类远离机场。而飞机起飞后一般都在几百米高空飞行,已经远超鸟类飞行高度极限,因此就不太担心撞鸟了。但是战斗机不同,为了躲避雷达往往会选择低空甚至超低空突防,撞鸟只能尽量避免了!
每一年小鸟撞飞机的事情都会发生,大多数情况下鸟撞到比较结实的地方没有造成的损伤不大,甚至没有损伤,仅仅在飞机上留下一点撞鸟的血迹,而每年往往就有那么几次比较严重的撞鸟严重事故,据统计撞鸟造成的飞行事故占据事故比例达20%~30%,而大多数的撞鸟都是在起飞、降落状况下发生,还有就是在低空或超低空飞行时。被鸟撞后飞行员会进行评估飞机的损伤情况,尤其是吸入发动机后会进行全面的细致的检查,判断是否能继续进行工作,如果发现异常则一般会选择就近的机场进行降落甚至迫降!
长空之王电影撞鸟后续真的能把飞机拉起来吗?
电影中的情节不符合实际,不可能把飞机拉起来因为当飞机遇到大型鸟类时,由于鸟类的重量和速度较快,会对飞机造成较大的冲击力,导致飞机损坏或燃油泄漏,而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也曾发生过,但从未有过成功将飞机拉起来的情况
此类情节在电影中一般属于虚构,旨在增加故事情节的紧张感和观赏性
但对于真正的飞行安全,应该根据航空公司和机长的指引采取正确的措施,而非凭借电影中的情节来进行操作
超音速战斗机搭载的机枪开火时,飞机会不会撞到自己发射的子弹上?
正常情况下不会,但个别特殊情况下会
美国格鲁曼公司试飞员汤姆•阿特里奇曾创造一项前无古人,后很难有来者的记录,那就是先后两次成功的击落了自己,第一次是机炮,第二次是用空对空导弹。
1956年阿特里奇试飞F-11战斗机进行机炮对地攻击测试,这是美国海军第二款舰载超音速战斗机。阿特里奇先进行一个20度的浅俯冲,并打出一串炮弹,随后调整角度,准备进行第二轮攻击。然而不久,阿特里奇发现座舱玻璃出现裂缝,发动机声音也不正常,认为自己是撞上飞禽,马上返回准备迫降,但飞机最终还是坠毁在机场跑道上。
然而事后,工作人员在飞机发动机残骸上发现一些20毫米机炮弹头,这些炮弹恰恰是阿特里奇自己打出来的,他是被自己打出的机炮炮弹给“击落”的。
当阿特里奇打的第一轮炮弹,在飞行段距离后,速度降低并受重力影响开始弹道下坠。而阿特里奇调整俯冲角度后,俯冲速度增快,此消彼长之下,最终飞机恰好一头“撞进”了自己打出的炮弹群,从而把自己“击落”。
此事件后,美军制定了一个新的规则,对地机炮攻击后,战机要向侧方调整方向和角度,以防此类事件发生。
过了14年后,阿特里奇与另一名飞行员皮特一同驾驶格鲁曼的F-14战斗机进行武器测试。从机腹发射最新的AIM-7E麻雀空空导弹,然而受附面层乱流影响,导弹分离后向上乱窜,与机身相撞并导致油箱破裂起火,飞行员被迫跳伞,而阿特里奇又再次成功的将自己击落。
这个问题的背后最基础的还是初中物理学所介绍的惯性定律,航空工程当然也要遵循这一力学原则。老鹰航空来回答一下吧:
1、战斗机开火时会把给予导弹、航弹、炮弹等初速度;
根据惯性定律,战斗机开火的一瞬间,其发射的机枪子弹、机炮炮弹、导弹等都具备了发射时战斗机自身的速度值;当脱离战斗机之后,这些炮弹、导弹就要依靠自己来进行飞行了。
对于机炮炮弹而言,还有其特殊的地方。因为机炮开火的一瞬间,炮弹在炮管中充分燃烧发射药,发射药燃烧碰撞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推动炮弹进一步加速。所以,当机炮炮弹离开炮口的时刻,其自身速度实际上是开火前飞机速度+炮管加速的速度值之和。在这种情况下,战斗机一般都不是追不上自己所发射的炮弹弹头的。
2、超音速战斗机机炮开火对于飞行安全的影响最大的其实尾烟;
现代战斗机配置的都是20mm、23mm、30mm等口径的航炮,弹丸重量要比二战时期的7.7mm、12.7mm等机枪弹要大得多。发射时候会产生较大的尾烟,这种烟一旦被吸入进气道之后就容易让喷气式发动机发生喘振现象,严重的就会导致空中停车。
为此,很多战斗机会把机炮设置在机身机翼连接处上方,进气道设置在机腹部,这样就避开了进气道,从而避免开炮对发动机的影响。
当然也有设置在机头前端,发动机反而设置在机身尾部上方,这样开火过程也能很好的规避尾烟。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无人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美客机险些撞上战机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