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市监局约谈5家平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市监局约谈5家平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合肥市运管处约谈25家网约车平台公司,今年已查处非法网约车案件702起, 你怎么看?
约谈网约车平台已经是比较常态化的事了。
1、合肥网约车细则出台已有近3年,网约车平台纷纷进驻,跑网约车的司机也不断加入,但平台规范化推进仍比较缓慢,政府监管是有必要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合肥已有滴滴出行、首汽约车、和行约车等25家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29020多人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合规网约车21040辆,累计清理不合规网约车8.3万余辆。
2、地方政府约谈辖区网约车平台,要求其清退不合规车辆、司机,已经是促使网约车规范运营的常用手段了。去年6月份,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发布还发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明确将建立网约车行业联合监管机制,对存在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等行为的平台联合约谈。
3、各地都在展开不合规网约车清理,像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南京等城市,更是频繁约谈网约车平台。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上海各网约车平台累计清退背景审查不合格驾驶员1.3万余名,清退无资质网约车35万余辆。去年至今年9月份,厦门市各网约车平台清退超27万辆不合规车、3000多名驾驶员。
合肥市运管处约谈网约车平台,你怎么看?
如今,一些打车软件,成为许多人手机中必不可少的APP。手机一点,很快就有车来接。网约车的出现,曾经深受很多人的欢迎。
但是随着空姐乘坐顺风车遇害事件后,“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按照相关的规定,一辆合法的网约车,平台、司机、车辆都应有相应的资格证件,否则就是不合格的。首先,网约车平台需要有相关的资质,取得许可。其次,在该平台开展业务的司机和车辆,也都应该合规,办理相关证件。
因为各地对于网约车司机和车辆都有相关的要求,如果不按照要求,那么跟“黑车”司机和车辆,其实无异。而对于“黑车”的危害,相信不用多说,大多数人都很了解。
2018 年5月,合肥市运管处正式约谈了1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包括滴滴、神州、首约、易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大的平台公司。市运管处要求各平台公司严格落实承运人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网约车经营活动。对于屡罚不改、情节严重的平台公司,将依据有关规定,列入诚信体系“黑名单”,直至撤销许可。相信这样的约谈行为,是很有益的,能够有效引起网约车平台公司的重视。
只有全面清理不合规的车辆、驾驶员,让网约车平台依法依规开展经营活动,才能有利于网约车更好的发展,才能保障乘客的安全。
确实现在网约车非常流行,但是对于网约车的管束确没有那么多。前段时间就发生了一起,非常恶性的伤人事件,郑州的一位姑娘在下火车之后在滴滴叫了一辆车,此行还是赶往市区的方向,在上车之后,姑娘也细心地把司机的车牌号以及司机的信息发给了自己的朋友,以便自己一旦失联,朋友可以通过自己发出的信息,即使帮助警方找寻自己。 甚至也发了自己的定位给朋友,可是即便在做了这样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姑娘还是被这位滴滴司机给强奸后杀害了。现在很多网约车与自己在平台上,所看到的信息描述不符,可能是车型不符,可能是车牌号不符。甚至有时候是司机师傅的个人信息不符。之前滴滴司机甚至可以看到顾客的个人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客的人身安全依然是处于一种较为危险的情况。所以这次约谈网约车,我个人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最近这些天,围绕着网约车的话题一直没有消停过,从沸沸扬扬的空姐被网约车司机杀害,到最近频繁爆出网约车司机对女性乘客的骚扰,将网约车推上了风口浪尖;在网约车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乘坐网约车其实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据悉,上周合肥市运管处正式约谈滴滴、神州、易到等1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并要求各平台公司严格落实承运人责任,依法依规开展网约车经营活动。督促各平台公司加快合规车辆及驾驶员申请办证进度,全面清理不合规的车辆、驾驶员。严禁向未取得合法营运证件的车辆、驾驶员派发订单,严禁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或“顺风车”名义,向未取得合法资质的车辆、驾驶员提供营业性网约车信息服务。
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好,毕竟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在对司机身份信息核实和管理上面存在混乱,有些人可以借用别人的驾驶证能够登记成功,这就说明平台缺少对司机的管理和监督能力;这实际给乘客带来未知的风险存在,我们也呼吁相关的部门出台相关的举措,来严格监管平台,采取从严处罚;毕竟用户基数越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越大;只有不断提升监管机制,才能更好保证乘客的安全。
对爱奇艺腾讯等11家音视频平台被约谈并要求整改,你们怎么看?
对于爱奇艺腾讯等11家音视频会员被约谈要求整改这件事我绝对是绝对赞成的,这些平台在付费会员问题上的吃相已经越来越难看,确实需要国家层面出手整治一波,但我对结果并不抱太大期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这些平台会要求整改以及他们可能的后续动作。
一、平台把付费会员当成韭菜。
从相关的关于整改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浙江消保委这次约谈11家平台主要的问题还是围绕着付费会员这一块。从罗列出来的九大需要整改的问题中可以看出,平台对付费会员的套路真的是太多了。
大家最开始充会员的初衷一般都是不想看到广告以及想看到热门影视的最新内容,可是现在平台反而在这两块对会员下手了。专属会员广告,付费看最新一集...种种套路真的是把消费者玩的是团团转。这次能从国家层面要求进行整改绝对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所以这个新闻短时间内上热搜也并不稀奇。
二、平台乱象透露出平台的营收困局。
会员专属广告以及付费抢先看说白了就是能增加平台营收的手段,只不过羊毛是出在广告商以及消费者两只羊身上而已。音视频平台为什么要这样无底线的进行敛财?关键在于就在平台的营收困局。
最近爱奇艺因为涉黄直播的话题比较火,那么我们就拿爱奇艺来举例。从2015年到2019年爱奇艺分别亏损25亿、30亿、37亿、91亿、103亿,随着用户群体的增多,爱奇艺的亏损反而在逐渐增大。既然没法节流,那么想办法开源吧。免费用户就是榨干了也出不了几两油,那么付费用户看起来肯定是更肥美也更好下手一些。
三、这次约谈后平台们可能的后续表现。
上面我们也分析了为什么平台会在收费方面不择手段,原因就是平台迫切的需要赢利。一旦这些“小动作”被国家监管阻止后,那么这些平台可能就会明着来了。
我能想到的最直接的一种做法就是会员价格直接涨价,既然不能多加广告也不能二次付费,那我把这些费用加到付费会员里总可以了吧。况且如果是多个平台一起串通涨价,广大消费者还真没啥其他办法;为了想看的影视节目,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尽管这次被约谈看起来像是一件好事,但是平台顶着营收的压力肯定还会有其他动作。商人逐利的本性不会改,所以一次整改想让他们转性还是太难了。
11家音视频平台分别是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搜狐视频、腾讯体育、PP视频、乐视视频和哔哩哔哩九大视频平台,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两大音频平台。
原因是这11家平台会员消费体验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上述存在问题的视、音频网站进行约谈并提出整改意见。
想必大家对这些平台购买会员后,在会员权益体验上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满或反感。
- 充了会员为什么还有广告;
- 暂停时弹广告;
- 片头是跳过广告了,但藏在剧中;
被用户吐槽最多的是买了会员还有广告,会员去广告特权描述得让人云里雾里分不清。
买了VIP会员,又来一个VVIP会员,搞超前点播,让用户反复付费。
会员还要再度付费点播某些剧集或电影才能观看,而且还有时效限制。
同一用户账号,在电视端还需要另外单独购买会员才能观看VIP内容。
以上这几点都是视频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音频也差不多如此,充了VIP才能听或下载歌曲,但想听或下载更高音质的歌曲还得再开通SVIP或VVIP会员才行。
这些平台越来越没有节操,是该被整治了,以给消费者一个说法和该有的权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市监局约谈5家平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市监局约谈5家平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