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英国宣布向中东增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英国宣布向中东增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你是如何看待英国向乌克兰增兵事件?
前段时间英国确实是向乌克兰派出了100多名特种兵。这次派兵的真正目的无非就是刷一下存在感,提升一下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毕竟自脱欧后,英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少了许多。在这个时候表现表现,也算是对美国的一种忠心。
其实这百十人进入乌克兰为起不了多大作用,他就是故意刺激局势升级,爆发大规模战争而已。
英国之用心,最是险恶。
这种所谓的增兵实际上就是做做样子,那个欧美国家敢介入俄乌战争?如果有的话也不至于有现在的局面!拱拱火,扇扇风,也不过如此了!欧美只有在涉及自己利益时才会真正出手!乌克兰人没有看清欧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了!
英国虽然己脱离了北约,但从自身利益考虑,加上多年做美国的帮凶,还是愿意帮助北约和乌克兰的。当然,英国向乌克兰增兵只能利用雇佣兵,英国政府是不会出兵的。第一,怕和俄罗斯翻脸,引起世界大战。第二,英国军事实力比俄罗斯相差太远。第三,对于战争英国除了利益最大化,别无他求!
,
英国为什么要增派往阿富汗的兵力?
谢谢邀请。
据英国《泰晤土报》18日报道,在美国政府的施压下,英国政府可能向阿富汗大幅增兵。报道说,英国国防大臣威廉姆森已向特蕾莎.梅要求向阿富汗增兵400人,从帮助阿富汗安全部队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目前英国驻阿富汗大约600人。
这次增兵是英国今年7月出席北约峰会前,英国向霸主特朗普表现的忠心。特朗普对北约的防务十分不满,尤其是“出钱出力”问题,让英国带个好头,以便在北约峰会上好收“份子钱”2017年,全部29个北约成员国中“份子钱”只有美国、英国、爱沙尼亚、希腊和波兰达标。特朗普要求英国在“出钱出力”上做带头示范。
英国这几十年来已失去了往日的帝国风彩。尤其是在俄罗斯问题上屡屡交恶,帝国的威望日渐日下。这次增兵还真是有点刷存在感的感觉。让世界看看大英帝国的表演,秀秀肌肉,表现出还不衰落的印象,还能证明英国的武装部队还拥有面对全球威胁的能力。
阿富汗这个贫困的中亚穷国,一直都是“帝国的坟场”。特朗普也好,特蕾莎.梅也好,他们想把自己的战略意图在阿富汗实现,筹划再密,也跳不出这“帝国的坟场”。美国想拉着英国来控制阿富汗,确保在全球的战略利益的目地也不好达到。
谢邀。英国还在回望曾经的辉煌,英国在刷存在感,在提醒大家英国曾经是阿富汗的宗主国,同时也在表明英美的特殊关系,英国一直都是美国的追随者,特别是英国单独和俄罗斯撕破脸后,更加努力把英美关系强化,以便更好的获得自己的国家利益,英国向阿富汗增兵,其实是一种姿态,并不能改变阿富汗的战略态势。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英国国防大臣已向首相特蕾莎·梅提出要求,希望向阿富汗增兵400人,目前英国在阿富汗驻军大约有600人。英国国防大臣给出的理由是帮助阿富汗安全部队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武装。
不过,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压力下,才不得不向阿富汗增兵的。
美国总统特朗普先前多次表达了对北约成员国“份子钱”交的少的不满,而且特朗普在去年8月发布的阿富汗新战略,声明美国不会从阿富汗撤军,而是加大力度,增派更多的军事顾问和支援人员,并且不再寻求阿富汗重建,而是加大打击塔利班的力度。同时强烈要求北约国家出钱出力。
有报道称,北约峰会将于7月召开,届时特朗普还要要求北约成员国出“份子钱”。所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避免尴尬,先出一招。
其实,据报道,近年来,俄罗斯加大了在阿富汗存在的力度,作为逢俄必反的英国,此举也有和俄罗斯对着干的意思。
不过,英国已不是当年的日不落了,虽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也只不过做做样子罢了。多年的阿富汗战争,会被美国英国增兵打赢吗?
根据媒体报导,英国政府可能会增加现行双倍布署于阿富汗的兵力。部分专家解读认为这是伦敦方面呼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政策,其稍早前呼吁盟国应当为打击塔利班做出更多贡献。而在去年8月,特朗普总统也在其”南亚战略”中提出加大美军对恐怖份子的空袭,但后续地面扫荡交由阿富汗政府负责的构想。
根据英媒独立报(The Independent)的引述,英国国防大臣(Defense Secretary)盖文·威廉森(Gavin Williamson)已经向首相特里莎‧梅建言增派至少450名士兵至阿富汗,而使得英国现行驻扎当地的军队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不过,俄罗斯卫星网(Sputnik)的报导指出,实际人数将可能远超过如此。卫星网援引前英国驻阿富汗指挥官理查德德·巴龙斯(Richard Barrons)将军的说法,指出由于过去英国在当地的工作未达到目标,未来更多军队被派往当地完全是有可能的。而在另一场他接受BBC Radio 4的采访时,巴龙斯将军也再次表达上述意见。他表示”派遣更多军队将可以传达给我方盟友讯息,亦即他们也应该做出更多贡献;同时,这也将传达给敌方讯息,即他们应当寻求对话”。他并进一步阐述,”如果要达到有’意义的’(meaningful)贡献,那么训练、派遣、共同行动将是不可或缺的”。
就目前发展来看,美方已经在其阿富汗当地的驻军增加4000余名以打击包含伊斯兰国、塔利班等团体。北约组织也应此提高其在当地的驻军。同时,美方及其盟国也多次向塔利班喊话,要求其与阿富汗政府展开对话寻求共识;而后者也已经在今年2月期间提出相关对话的构想。
总结上述讯息来看,英方增加其军队驻扎人数一方面是呼应特朗普的政策,另一方面也是延续其自身以及符合北约试图协助当地纷争解决的展现。
答题人:吴宗翰 欧罗万象(微信公众号:EuroScope)团队成员
怎么看待沙特正在准备接收美国,500名军人呢?
美国向沙特增兵500名军人,这对美国、对沙特、对伊朗三国来说,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和影响。
实际上在18日,也就是伊朗还未扣押英国“史丹纳帝国”号油轮的前一日,但是伊朗扣押的另一艘“丽娅”号油轮事宜已经开始发酵之时,美国国防部两名匿名官员就透露,美国将向沙特部署500名士兵。
1.美国重新在沙特部署军队,意义非凡。
自2003年伊拉克战机结束之后,美国基本上就从沙特撤走了全部驻军。
早在2003年4月29日,也就是伊拉克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美国军方就表示“当美国不需要在伊拉克南部禁飞区进行观察时,也就不需要在沙特驻军了”。
到了2004年,美国陆续把在海湾地区的空中指挥中心、各指挥中心都搬到了卡塔尔。
虽然美国当时在沙特撤军时表示是双方协商的结果,但实际上,美国算是被沙特领导人赶走的,当时沙特境内反美情绪高涨,沙特多地爆发恐怖袭击。
此一时彼一时,20日,沙特国防部发言人确认了美国将重新在沙特驻军的消息,该发言人表示:“基于沙特与美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双方希望加强一切可以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的愿望,萨勒曼国王批准接纳美国军队。”
2.美国大兵重返沙特,双方各取所需,剑指伊朗。
美国方面表示,向沙特阿拉伯增派军事人员,以便在该地区面临“紧急的、可信的威胁”时提供“额外威慑”。
实际上当前在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在海湾战争后就是美国在中东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基地,曾有5000美军士兵驻扎在该基地。
据悉当前已有一小部分士兵及支援人员在该基地现场做初步的准备工作。有分析人士表示,能看到在该基地讲要被部署爱国者导弹的轮廓。
对美国而言,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远在沙漠之中,更适合做美伊战争爆发时的战争指挥首脑,而当前美军在中东的指挥中枢——乌代德军事基地,倒像是一个前沿基地,伊朗一旦饱和攻击,可以轻而易举将其摧毁。
对沙特而言,显然此间美国对伊朗的全面封锁和绞杀,是削弱伊朗的天然契机,沙特自然希望配合美国,促使美国这一次彻底给伊朗戴上一根紧箍咒。
实际上不只是沙特,整个海湾六国都已经同意美国在他们国土上重新驻军。
不过对伊朗而言,这确是巨大的危机——美国既然选择重新返回沙特,就不会只派遣500人,之后美国在沙特和其他海湾六国的军事部署,恐怕将继续增加——沙特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美国最高峰时可是驻过5000士兵的。
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前往埃及开罗参加“开罗会议”时就曾经在美国的一艘航空母舰上接到过沙特国王;
而据当时的彼得称:这位沙特国王携带了自己的帐篷还有王室卫队一起登上了航空母舰甲板;并且在飞行甲板上支起了帐篷安营扎寨。
沙特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军火客户;以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也是主要卖给美国人;但是美国驻军沙特阿拉伯却真的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沙特的国防军成立比较晚,在1964年沙特称建立起了自己的国防力量;其总兵力大约十万人;不过沙特阿拉伯在中东以及世界的影响主要来自宗教。虽然国防力量比其它中东国家差了几条街,但是多年来也是相安无事。
9/11以后,因为本拉登的国籍是沙特;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暂时出于低潮;但是随后的克林顿政府马上于沙特恢复了热络的关系;现在的川普就更是不在话下了!
因此,从这次沙特阿拉伯接纳美国500名士兵以及相应的装军事备来看,沙特确实是因为波斯湾或者说赫尔木兹海峡危机而感到了威胁。虽是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但是沙特还是会觉得安全有了保障。
美国方面当然是乐见其成——反正它的国防预算开支足够支撑全球部署;另外,究竟这五百美国大兵的费用是不是沙特阿拉伯自掏腰包还不一定。
总之,美国的介入将使得该地区局势攻击复杂,更加难以预测。
17日援引两名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话报道称,美国正在准备向位于沙特首都利雅得附近的“苏丹王子空军基地”派遣500名士兵。此次兵力部署为美军上个月公布的中东增兵计划的一部分。不过对于这一报道,美国国防部拒绝评论,沙特方面也没有发布相关声明。
近来美伊局势持续紧张,双方对抗不断升级。美国国防部6月17日曾宣布将再向中东增兵约1000人,以应对所谓的地区威胁,这也是美国一个月内第二次向中东增兵。面对美国的施压,伊朗方面反复强调,伊朗“虽不愿战、但也不畏战”,美国的敌对政策注定失败。
法国向德国投降后,英军为何进攻法国海军?
1940年7月3日,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皇家海军向法属阿尔及利亚米尔斯克比尔港口的法国海军展开进攻,法国海军在损失了3艘主力战舰和1300多名水兵以后,并没有选择与英国开战,而只选择了断绝外交关系。而在其后当德国海军要求法国交出土伦军港的时候,法军却将100多艘军舰凿沉海底,拒绝交给德军,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法国选择投降名为保全国民,实则技不如人。
1940年5月10日,德军以三个集团军群的规模闪击西欧,在5月26日将40万英法联军撵到敦刻尔克以后,在阿道夫的犹豫观望当中,丘吉尔通过千帆竞发竟然在德军的空袭和坦克追击中,营救出了21.5万英军和12.5万法军,但大量重装备留给了德军。
6月4日,德军全线向法国进攻,21日法国宣布投降,并迅速组建了维西政府,法国被肢解为德国、意大利和维西政府三块,德国给了维西政府一定的自主权,此时,法国仍然保留了一些军事上的指挥权。
那么,肯定有人疑惑了,既然法国那么短时间就选择了投降,期间难道一点抵抗都没有吗?号称欧洲最强的法国300万陆军为什么这么不经打呢?事实上,德军闪击西欧以后,法国的装甲坦克实力不仅比德军强,法国的海军和空中打击力量也可以与德军一拼,况且还有英国远征军作后盾支援。
但是,尽管戴高乐组建了装甲旅与古德里安展开了抵抗,法军还有马其诺防线作支撑,但在战略战术上却让德军打了措手不及。在众多作战计划里,德军选择了曼施坦因的“镰刀计划”,这个计划的成功之处,就是从阿登森林奇袭通过,在占领比利时后从法国侧翼进攻法国,这个行动就像一把镰刀收割法国,所以称为“镰刀行动”。
所以,当英法联军不断向比利时方向增兵时,德军并没有向其展开进攻,还专门在马其诺方向作佯攻,主力在阿登森林迅速推进,在通过森林后迅速出现在英法联军背后,并将其撵到了敦刻尔克海滩。
另一方面,法国军舰不愿意加入战争,贝当政府有苦难言。
二战爆发前,法国除了有300万的强大陆军外,还有一支排名世界第4的海军战队,舰艇规模达到了238艘,其中有1艘航母、11艘战列舰、几十艘巡洋舰和100多艘潜艇,在当时,法国海军是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日本,连苏联和德国都望尘莫及,可以说,这样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如果落到英国和德国任何一家,都完全可以改变当时战场布局。但遗憾的是,法国选择了哪一方都不给。
7月3日,丘吉尔发现法国投降以后,趁德军还没接手法国海军这个有利的契机,发动了“弩炮行动”,既然法国背弃同盟投降,那也怪不得英军动手了。一面和法国好说好商量,巧妙地从法军手中拿到了22艘军舰和200多艘小型潜艇,另一方面对米尔斯克比尔港口展开了炮击,迫使法军交出军港内的舰艇,但法军宁可损毁也拒绝交出,结果仅有一艘军舰逃出生天。
就到这里,肯定有人问了,法军为什么不还手呢?这里面有个法国不愿意谈及的耻辱。在二战历史上,法国虽然战败了,但最后却成了联合国际五常,虽然在战争初期法国就投降了德国,但在战争后期还是做了不少工作,尤其是戴高乐的自由法国阵线,最终在诺曼底登陆和盟军西线作战中,主要展开地域就是法国。
而在德国占领法国以后,法国有两件事做得让人难以琢磨,一件是法国在作战中俘虏了1000多名德军飞行员,丘吉尔想把这些人送到加拿大去,但被法国拒绝,并交还给了德国成为进攻英国和苏联的空军主力;另一件就是英军想要法国的军舰,德军也想要,但都被英军拒绝,宁可凿沉也不为战争服务。
那么,面对英军的进攻,法军为什么不还手呢?换句话说,既然投降了德国,法国海军为什么不与德军同流合污呢?这确实让人难以理解,如果说法国海军不愿意将舰艇交给德军,但陆军却有2000多辆装甲坦克被德军用于进攻苏联,这又如何解释呢?
从众多资料里得知,当时有人确实提出过相同的问题,贝当无可奈何地说,已经有了一次耻辱,难道还要经历第二次吗?从当时战场环境来看,所谓这第一次的耻辱,当然是指法国投降以后,阿道夫为了报一战战败国签字之仇,选择在贡比涅森林一列火车上举行受降仪式,这既是贝当的难言之痛,也是他投降德国应该付出的代价。而选择凿沉军舰也算是他为同盟国做出的一点贡献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国宣布向中东增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国宣布向中东增兵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