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1600中国人撤离伊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1600中国人撤离伊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苏联军队为什么占领伊朗,首要原因是伊朗是德国的亲密友邦,当时的伊朗是1924年建立的巴列维王朝,国王礼萨汗与德国关系极好,1927年,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获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的特许权。1928年,德国公司又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的修建工程。1930年,就连伊朗国家银行的经理也成了德国人。
当时,伊朗有五千德国专家,火炮、步枪、手枪全由德国制造,德黑兰大学德国人管,数以千计的伊朗学生去德国留学。德国在伊朗的对外贸易中居首。伊朗向德出口羊毛、棉花、铅矿、锡矿、水果和皮货,进口机器、电讯器材、汽车、化工产品和药品等等。
二战初期,伊朗与德国的贸易仍未中断,转经苏联进行贸易。而在苏德开打之后,伊朗又成为盟国唯一一条援助苏联的路线。
两年之后的1943年,美、英、苏三国发表了德黑兰宣言,承认伊朗"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所作的贡献",三国保证增加对伊朗的经济援助,在战争结束后保证维护伊朗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但后来的事实,却是英美都撤了,老苏却在伊朗北部赖着不肯走,还组建了两个"人民共和国",脱离伊朗。
这下不但伊朗怒了,就连美国也怒了,要求苏联从伊朗撤军,停止干涉伊朗内政。老苏说不干俺的事,是伊朗人自己觉悟了要革命,蒙古不就是这样独立的吗?于是英美立即停止从伊朗撤军。伊朗跑到联合国控告苏联违背联合国宪章。
但苏联仍然不走,甚至将几百辆苏联坦克在步兵的密切配合下开进伊朗,直到杜鲁门施加压力,说你们要是再不走,俺们就“将一如既往地做出反应。”最终就是在美国的压力下,斯大林只能撤军,嘴上说五到六周全部撤出,实际上花了九周之后才全部撤出。
伊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最终苏联的入侵被制止,但某大国就没这么运气好了,偌大一块土地,全部以独立的名义拿走,成为苏联的囊中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伊朗当时的情况特殊。
1921年,伊朗军官礼萨汗,采用军事政变推翻卡扎尔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艾哈迈德沙·卡扎尔。
由此,伊朗进入巴列维时期,仍然是王国。
礼萨汗就是新一代沙阿(波斯语的国王)。
礼萨汗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君主,他仿效土耳其,对伊朗进行了意义深远的世俗化改革。
在1925年至1941年的16年间,伊朗有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人人可以欺负的弱国,变为中东世界的大国,国力有很大增强,人民生活也有改善。
但伊朗的国内国外形势不太好。
因为历史原因,伊朗西北部的东阿塞拜疆和西阿塞拜疆地区曾经被沙俄控制。
苏联成立以后,迫于四面楚歌的国际形势,及时承认了巴列维王朝的合法性,但始终对伊朗西北部领土虎视眈眈。
同时,伊朗境内有一条铁路横穿全国,联络波斯湾和苏联的中亚领土。一旦欧洲爆发,可以预料这条路线就成为苏联对外的重要运输线。
所以,伊朗对于苏联来说是很重要的。
然而,更头疼的是英国。
伊朗一直被英国控制,目的是获得重要的石油资源。
在1919年8月9日两国签订英伊协定,规定英国在军事、财政、关税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权,把伊朗变成保护国。
礼萨汗上台以后,对这个协议阳奉阴违,逐步抵抗取消。
礼萨汗于1928年5月10日宣布废除治外法权,收回关税自主权。同年成立国家银行,1930年付出大笔补偿费从英国人办的帝国银行手里赎回了钞票发行权。1931年1月颁布法令禁止外国人在伊朗占有农业土地。
英国人对此非常不满,采用了包括政变和暗杀的手段对待礼萨汗。
由此,礼萨汗将英国和苏联都当作敌人。
二战爆发以后,德军一度杀入高加索地区,只逼里海,距离伊朗近在咫尺。
这种情况下,礼萨汗也试图利用德国的力量威慑英国和苏联,迫使他们让出在伊朗的特权。
所以礼萨汗一度限制苏联人使用铁路运输,从伊朗港口运输英美援助物资到苏联境内。
同时,伊朗拒绝驱逐德国人,也不愿意向德国宣战。
英国人和苏联人都怒了,决定老账新账一起算。
当时礼萨汗的改革造福了伊朗人民,却使得伊朗既得利益集团以及保守宗教团体极为愤怒。
这些人和英国苏联联手,发动军事攻击。
英苏两国在1941年6月入侵伊朗,逮捕了礼萨汗及将他流放,两国控制了伊朗的通讯和铁路。
1942年,英苏两国的盟友美国派遣武装部队到伊朗协助维持铁路的运作。在随后的数个月内,这三个国家全面控制了伊朗的石油资源,并开辟了各自的补给路线。
礼萨汗政权突然崩坍,残余的政府权力亦遭到三国加以限制,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得到三国同意下才继任。
二战结束后,试图染指中东的美国,强迫英国根据协议在6个月内从伊朗撤军,自己随后也撤军。
但是,美国左右不了苏联。
17个师20多万人的苏军,长期驻扎在伊朗西北部,拒不撤军。苏联还扶持了共产党派伊朗人民党试图分裂伊朗。
但伊朗人民一向反对苏联,伊朗人民党的支持者很少,实力弱小。
这边,冷战很快开始,美国用尽各种手段压迫苏联撤军。
而苏联却是签署过战后6个月就撤军的协议,也无法随便自食其言。新成立的联合国也多次敦促苏联履行约定。
最终,在美国软硬兼施以及伊朗人民反抗下,苏军在1946年5月才撤出伊朗。
苏军之所以撤退,主要是美国人的功劳。当时苏军在二战中伤亡惨重,其实无力和美国对抗。
况且,当时美国人还有核武器,苏联则没有。
所以讲道理,苏联没有道理;来硬的,苏联又搞不过美国人。
随后小巴列维一直同美国保持亲密关系。
期间,穆罕默德·摩萨台发动政变,推翻了小巴列维政权。然而美国中情局也策划了政变,将穆罕默德·摩萨台抓捕后软禁到死,恢复了小巴列维的执政地位。
苏联和伊朗曾经有过激烈的角逐,那是79年前的事情了,当时,不是苏联一家进入了伊朗,一起的还有英国。
1941年,苏英两国一南一北分别侵入伊朗。面对20万的联军,伊朗12万左右的兵力完全不够看的。很快,苏联和英国军队就在德黑兰会师了,那真是段美妙的岁月。
1946年,先是英国撤出了伊朗,后是苏联军队撤出了伊朗。
苏联为什么侵入了伊朗,又为何全面撤军?我们从头慢慢说起。
二战期间,伊朗和德国关系火热
一战后的德国就被欧洲等国孤立了,谁让它在一战中败了呢?
德国为了应付二战,除了结盟了两个兄弟日本和意大利,跟伊朗也达成了战略合作。德国为什么找伊朗,难道这里有所谓的利益?
确实有,德意日三国作为轴心国,最大的劣势就是资源少,特别是石油少。二战期间,没有石油影响太大了,飞机、坦克、汽车等统统无法持续使用,这是三个国家的软肋。
于是德国看中了伊朗,当时的伊朗还不叫伊朗,而是叫波斯。波斯的地理位置很险要,往北和苏联隔里海相望,往西和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接壤,往东和当时的英属印度接壤,往西南和沙特隔了一条霍姆尼兹海峡。最重要的是,波斯国当时石油不少。
基于利益,德国前来合作。当然,和德国合作,也是当时老巴列维的意愿,因为此前英国在波斯控制石油,让巴列维非常不舒服。
德国人来了波斯,扶持当时的巴列维政府,老巴列维很高兴,因为被大国德国赏识,对他来说这是荣幸,更为关键的是,德国可以平衡和牵制英国人。
(老巴列维和皇后)
希特勒对外声称波斯和德国一样,都是雅利安后裔,这一下子让老巴列维很激动,在1935年直接将国名改为“伊朗”,意思是“雅利安人的家园”。
就这样,德国派来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伊朗展开了大量的合作,伊朗的进出口贸易,德国一度占到了50%以上,第一合作伙伴的地位被确定,而英国被慢慢排挤了出去。
这事英国忍不了,但看着气势汹汹,快速崛起的德国,英国没有更好的办法。
这样的甜蜜期足足过了6年。
六年之后,发生了变化。
1941年,苏联和英国同时夹击伊朗
看着德国在欧洲地区的节节胜利,英国人和苏联人坐不住了,先是德国发动了“海狮计划”,攻击英国未遂。后来,德国又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向苏联进军。
此时,苏联和英国以及美国达成了共识,必须控制伊朗,让德国的可控资源减少。
1941年8月25日,英国和苏联两线夹击,联军总共20万,杀向了伊朗。很快,12万的伊朗军队就崩溃了。9月17日,英军和苏联红军会师在了德黑兰。
之后,伊朗所有的德国人被驱逐,一部分被赶到了澳大利亚剪羊毛去了,还有一部分北送到西伯利亚干苦力去了。
就此,伊朗被苏联和英国间接控制了,苏联红军主要驻扎在伊朗北部地区,而英国控制了南部地区。老巴列维跑路了,而小巴列维被扶持了起来。德国的资源就此被控制。
此后,苏英两国和伊朗商议,二战结束后半年,两个国家同时退出伊朗。
过了两年,美国也派驻了3万军队进入了伊朗。伊朗大地变得热闹了起来,为了各自的利益,三个国家的人玩出了各种花样。
1946年,苏联人在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下撤了军
(苏联骑兵和英国坦克的会面)
二战在1945年结束了,其中欧洲战场在德国投降后,在五月就结束了战事。而亚洲战场在8月也结束了。
根据协议,英国在1946年3月2日撤出了伊朗,美国也走了,而苏联却行动迟缓,迟迟不退。
很明显,苏联人一是尝到了甜头,二是想控制伊朗北部,三是担心前脚走,后脚伊朗被美国控制。
苏联不退,年轻的巴列维着急了,英国人在背后也骂着苏联人。巴列维把状告到了联合国,联合国有好的办法吗?没有。
于是乎,巴列维郁闷了。
随着各种谴责和联合国的催促,苏联和巴列维进行了谈判,最后巴列维将伊朗北部的油田长期租借给了苏联,苏联人才晃晃悠悠地离开了。
从上面捋捋,大家可以发现,苏联和英国进入伊朗,就是为了断了德国的资源,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英国和苏联的撤出,是有协议的,是战事结束后,两个国家应该撤出,只是苏联更奸猾,临走不忘往口袋里多装点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1600中国人撤离伊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1600中国人撤离伊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